“夫妻档”,“医”家人:并肩作战,演绎别样浪漫! 热推荐
“石主任,这位患者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医生,我母亲不舒服,请您看看。”“石主任,现在有患者需要抢救,需要协调重症床位。”大年初一上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坚守着岗位,从医20多年的石岩和妻子赵颖也在其中,工作以来,每个春节他们都并肩在医院守护着患者的安康。
“80后”石岩是急诊与重症医学部副主任,也是医务处副处长、应急办主任,他从一个病床前来到另一个病床前,确定诊疗方案、协调相关事宜、安抚疏导患者家属情绪,忙起来的他顾不上喝水歇息。赵颖博士同是该院神经内科副主任、18病区主任,急诊科突发情况多,她下班有时间还会过来帮助石岩。“我们的手机24小时待机,随时准备应对突发事件,除夕夜还接到了患者的咨询电话。”石岩是一名党员,是门诊第五党支部书记,妻子是预备党员,他们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医院就是他们的家,患者是亲人,只要患者有需要,他们就坚守在和疾病战斗的最前沿,为患者提供最好、最及时、最周到的救治。
争分夺秒的急先锋
(资料图)
病人突发疾病,生命垂危,第一时间被送到的地方就是的急诊科。这里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创伤、意外伤害、中毒、休克等各种各样的病人,是医院中病情最危急、形势最严峻、气氛最紧张、压力最大的地方之一。但在这里,石岩一干就是20年,他曾多次抬着担架、提着10多公斤的抢救设施步行在高速公路上抢救车祸病人、也曾在非典期间自报奋勇在一线诊治疑似病人、他还加入红十字会为AED投放进行科普宣教,运用最先进的ECMO技术救治危重病人……“白金4分钟,黄金6分钟,急诊科讲究的就一个‘快’字。”石岩坦言,急诊科是个争分夺秒的地方,尽全力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
从去年12月初开始,石岩的工作就处于“白+黑”的模式,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他义无反顾冲上一线,顶替病倒的医生值夜班,12月初到1月初,很多患者呈现出低氧、呼吸困难的情况,生命体征不平稳,严重的时候甚至出现意识不清,特别是原本就有基础疾病,对医生而言更是一种挑战。
“当时患者人数激增,是平时的3倍以上,必须及时抢救分流,让更多的病人得到救治机会。”为了应对病患“洪峰”,我院成立医疗救治专班,作为成员之一,石岩副主任不仅要及时处理急诊科所有协调和救治工作,同时还要设置全院重症过渡病区和协调安排医生。每天早上7点多,石岩就来到医院,晚上最早9点回家,很多时候要凌晨才能回家。
非典时期,石岩主动请缨,和同事们负责转运疑似非典病人,那时候他不过是个刚毕业不久的“毛头小子”。新冠来袭,他已成为中流砥柱,作为新冠重症救治省级专家组成员,他不仅要参与危重病人救治、会诊,床位、仪器、设备等都需要他进行协调配置。无论何时,他都深知,身穿白大褂,自己就是一名战士,保卫人民健康义不容辞。2019年,他获江苏省医院协会授予江苏医院管理“青年之星”提名奖,2021年获国家卫健委表彰授予“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个人”称号。
治病救人的夫妻档
前段时间,一位63岁的老人因心跳骤停被送到石岩所在的抢救大厅,在大家的全力抢救下,患者转危为安,后来又根据病情被转到赵颖所在的神经内科救治,目前患者病情稳定。
忙碌的夫妻二人连家也顾不上,他们说,医院是他们的家,患者是亲人,一有时间就来到医院观察患者的病情、处理相关事宜。“孩子今年高二,目前由老人照顾。”赵颖说,这一个多月来除了救治新冠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激增,二人每天都想着患者,春节期间也不例外,夜里急诊突发事件多,导致休息时间少,石岩的眼圈是黑黑的,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假期了。当他们成功救治患者,心里就涌起无限的成就感,二人相互鼓励,继续加油。
“医”家人的相互理解和支持,成就他(她)们双向奔赴“战场”。“双倍坚守”的背后,必然是家庭责任的缺位。无数“医”家人,舍小家保大家,倾尽全力也要撑起千家万户的安康幸福!
通讯员 王惠 王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朱鼎兆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