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新:我身边的儿童友好空间:活力乐园
北规儿童友好城市工作营(BICP Child-friendly City Workshop,简称BCCW)是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室为主建立的创新小组,旨在持续推动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规划管理全过程,最终促进北京成为健康、安全、包容、绿色和繁荣的儿童友好型城市。
(资料图片)
BCCW以cityif“儿童友好”栏目为媒体窗口,希望能为政府官员、企业家、规划设计师和市民朋友提供95厘米高度看世界的视角,为致力于北京儿童友好事业的同仁提供理念宣传、研讨交流、成果展示和实践探索的平台。
Part
2
活力乐园
城市里的童年是什么色彩?是平衡车和绿茵场的热烈鲜妍?橘子汽水和玻璃弹珠的流光溢彩?游乐场和电玩城的霓虹闪烁?对孩子而言,只要是可以玩儿的地方,哪怕只是一个角落、一个沙坑、一个滑梯,都充满了缤纷的魔力。本期我们介绍5处规划师的小魔术,看看他们是如何于方寸之地变出活力乐园,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给孩子们留下最珍贵的玩乐之所!
活力乐园
01
欢声笑语的院子
【所属社区】
东城区北新桥街道民安小区
【社区概况】
2003年建成回迁安置小区,常住人口2063人,其中0-14岁儿童占10%
【改造时间】
2021年3月-6月
【空间规模】
4113平方米
【设计施工】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中益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现状问题】
此空间全年缺少阳光,没有儿童活动空间和设施,场地利用率低、缺乏活力;地面不平整、安全隐患较大;建筑垃圾随意堆放、生活垃圾收集脏乱;车辆停放无序、人车争夺空间等问题突出。
【空间特点】
方案充分考虑居民实际使用需求与改造限制条件,以“充满欢声笑语的院子”为主题,进行小区公共空间高品质、一体化设计,针对小区老人与儿童占比高的特点,将无障碍设计理念贯彻落实到每一处细节,营造安全舒适、凝聚社区活力的场所。
安全有趣、儿童友好的活动场所。 将儿童活动场布置在日照条件较好的场地中心,通过绿篱将场地与车行通道、停车空间进行分隔,保证场地完整性和儿童活动安全性。设置二层平台,利用高差设置滑梯、大台阶等设施,增加场地的趣味性。将场地中原有混凝土路坎全部移除,利用无障碍坡道消解场地与单元入口之间的高差,方便轮椅、婴儿车进出和通行。无障碍坡道舒缓防滑,设置双层扶手,台阶、花坛转角处均做圆角处理,提高使用的安全性、舒适性。
自然友善、寓教于乐的交往空间。 围绕儿童和老人的生活轨迹集中布置关爱设施,保留场地中的每棵大树并增加休闲座椅,使树下空间成为儿童活动、亲子交流的重要场所。将具有胡同特色的设计要素融入到景观小品中——呈现片区历史肌理的“东城区胡同地图”、寓意小朋友茁壮成长的“状元台阶”,让儿童在玩耍的过程中感受场地的历史与文化。建成空间开放管理,其他小区儿童也能来这里玩耍,孩子们通过游戏和娱乐结识新朋友,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
02
交融之地
【所属社区】
石景山区老山街道老山东里北社区
【社区概况】
建成于1999年的首钢家属区,常住居民共1658户
【竣工时间】
2021年6月
【空间规模】
约3033平方米
【设计施工】
北京五环清馨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现状问题】
历史文化传承缺失现象显著,景观单一,功能与品质亟待提升。
【项目特点】
“交融之地”是以首钢文化为主题,以满足社区文化交流及儿童活动需求为目标的综合性复合社区活动空间。方案提取炼钢中有代表性的6个工艺流程,对其进行联想和解读。通过对炼钢流程的场景营造与再现,营造听觉、触觉、嗅觉、视觉等感官上的共鸣,最终打造一个既能促进老人与儿童交流互动,又能满足其各得其所的公共乐园。
首钢文化为主题的交互体验式儿童活动空间。 设计方案将炼钢重要流程进行提炼,根据各个流程的工艺特点设计成可供儿童互动玩耍的场地,如将“出渣造渣”改造为儿童沙坑、“熔池搅拌”改造为平衡体验、“精炼期”改造为儿童滑梯等,同时在活动区域运用炼钢工艺中的特色元素进行装饰,使社区居民、儿童在活动的同时感受首钢精神与曾经辉煌的工业文化,让老人回忆曾经的峥嵘岁月,让儿童牢记先辈的奋斗精神,对延续社区文化与首钢精神,提高居民归属感起到了重要作用。
充分结合场地条件、开放而包容的儿童乐园。 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场地现状的地形高差与场地北侧的幼儿园,考虑到社区居民以老年人与儿童为主要人群,对场地高差进行无障碍改造,方便社区居民使用。同时为缓解北侧幼儿园放学时家长无处等待的问题,在紧邻北侧幼儿园处为接送孩子放学的家长设置了休息区,同时方便幼儿园放学后的活动。因此,“交融之地”不仅是老山东里北社区居民的社区公园,也是面向更多使用群体的开放式儿童乐园,并以此扩大首钢文化的影响力,促进老旧小区在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共同复兴。
03
井点1号
【所属社区】
朝阳区双井街道九龙社区
【竣工时间】
2020年7月
【空间规模】
390平方米
【设计施工】
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
草图营造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保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现状问题】
场地内原分布少量健身器材和一处象棋桌,设施的匮乏导致场地承载的功能相对单一。项目位于年轻化的商品房小区与艺术街区之间,周边有几所幼托机构,小朋友们一般会在下午放学后的15:00-16:00成群结队来到场地上做游戏。但场地缺乏儿童游乐设施,他们只能自己“开发”场地内的一块石头雕塑攀岩玩耍,这些“非正式”使用方式对于儿童来说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同时,场地与周边地面存在50-60cm的高差,对儿童进入场地也形成障碍。
【项目特点】
“井点一号”是双井街道落地的第一个由责任规划师发起、社会公益基金支持、多方社会力量参与设计建设的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它突破了传统公共空间的功能设计,充分考虑了儿童的游乐、探索与社交需求,加入了趣味性较强的游乐设施与铺装要素,并实现了从设计、建造到后期活动运维全流程儿童参与的更新模式。
井点一号微更新采用“人本循证参与式”设计方法,前期利用计算机识别技术、移动调研工具对场地进行行为观测,挖掘儿童等群体在公共空间内的使用需求,以及目前空间存在的现状问题。在设计中期邀请多元人群共同参与设计工作坊,着重关注儿童群体的诉求表达,并将儿童对于户外活动的需求融合进方案当中。团队希望通过井点一号设计过程,探索更加关注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的、精细化的儿童友好空间更新方法。
从“为儿童设计”到“让儿童自己设计”。 设计团队与责任规划师团队邀请儿童参与设计社区空间,为儿童提供可做性较强的设计工具,鼓励他们从自己的需求和爱好出发,对空间未来的发展提出畅想,如工作坊中一位小朋友提出“想要拥有一个秋千”,团队便在最终的设计方案里保留了她的“愿望”。
注重儿童户外空间的“可供性”营造。 空间设计方案注重为儿童提供更多的“可供性”要素,即可以被儿童感知、使用和塑造的空间要素。例如蹦床、秋千等儿童喜爱的户外游戏设施,吸引儿童结伴玩耍,在游戏的同时加强了与朋友的交流与陪伴;还包括丁字尺、卷尺、量角器等彩色铺装,明亮的颜色不仅增加了场地的趣味性,还增加了科普功能,帮助儿童感知场地的尺度。
鼓励儿童参与社区活动,促进社会交往。 在空间建造施工的过程中,也融入了儿童参与。邀请场地周边的居民小朋友一起动手种植花草,鼓励他们认领自己种下的绿植,真正让儿童感受到自己是井点社区花园的“小主人”。在空间建成之后,责任规划师还组织了各类儿童社区参与活动,包括秋日写生、儿童停车场设计等活动,以空间为载体,为儿童提供更多参与社区融合的机会。
04
儿童滑梯乐园
【所属社区】
海淀区海淀街道小南庄社区
【社区概况】
始建于1973年的老旧社区,常住人口4586人,其中儿童占18%
【改造时间】
2020年10月-2021年4月
【空间规模】
约75平方米
【营造团队】
北京建筑大学陈晓彤师生团队
北京交通大学许奇师生团队
【设计施工】
自然之友·盖娅设计工作室
北京华鼎众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现状问题】
社区公共空间中缺乏儿童活动设施;居住区14、15号楼之间有一处闲置、失修的人防工程,场地内有停车场、休憩凉亭、散乱安置的种植箱、私搭乱建的杂物棚等,整个空间长期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儿童私自攀爬,存在安全隐患。
【项目特点】
小南庄“滑梯乐园”项目是依托海淀区“1+1+N”街镇责任规划师制度,由海街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责任规划师携手海淀区人防办等多方力量共同策划推出的“小微空间改造”系列活动之一,致力于打造社区全龄化人群全过程参与、充满人情味儿的社区公共空间。小南庄社区作为探索构建“儿童友好型社区”的试点,利用老旧闲置的人防设施地上部分,化劣势为资源,通过社区儿童、居民及社会专业力量、志愿者的参与,共建了一个属于孩子们的自然游戏乐园。
功能复合的儿童乐园。 集滑梯、攀爬台、沙地、观景台、社区花园为一体,注重趣味性、安全性和卫生性。根据场地原有的坡地与空间平台,设计了攀爬游乐区与自然木滑梯,让小朋友在安全的环境下体验攀爬和滑落的乐趣,设置沙坑既满足儿童挖沙塑形的需求又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穿越大门脚踏彩虹楼梯到达空中花园,花园中由多年生宿根花卉组成的自然花境,是社区居民休闲观赏之地、园艺种植之地、开展自然教育之地,是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儿童友好型空间的实践成果。
儿童参与、协商共治。 社区儿童充分参与社区决策和滑梯乐园设计,墙面涂鸦、平台屋顶花园、滑梯乐园和功能区起名都留下了儿童参与的印记。通过组织社区儿童画图、捏橡皮泥等方式表达了他们对社区微空间改造的真实需求,以极富创造力的作品展现了儿童对社区滑梯乐园的理解。从立项开始,街道、社区、居民和附近大学共同参与进来商定方案,滑梯乐园位于社区的两栋楼之间,为了避免儿童玩耍影响居民休息,经过与居民协商,滑梯乐园每日限时开放(上午:09:00-11:30,下午14:00-17:00),体现出社区共治的力量。儿童滑梯乐园的建设让居民对社区产生热爱,重建了亲密且有归属感的关系,形成了社区资源共享、环境共建的凝聚力。
05
八角新乐园
【所属社区】
石景山区阜石路156号
【竣工时间】
2021年6月
【空间规模】
约2.8万平方米,绿化率60%
【设计施工】
奥雅设计北京公司
深圳洛嘉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儿童设施)
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景观)
【现状问题】
此前是老山早市,摊贩密集、人多拥挤,暴露在220千伏高压线塔下的安全隐患更是给周边居民带来困扰。与此同时,就在场地西侧四公里的位置,首钢西十冬奥广场已见端倪,2022北京冬奥组委会及众多冬奥赛场即将落地。在城市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这里逐渐变得格格不入。
【项目特点】
八角新乐园以冬奥为主题,联合周边各种绿地和设施形成一个泛八角乐园体系,将处于割离状态的居民,通过缝合城市的设计方式无障碍地进入到公共空间中来,通过打造“体育空间”、“游戏空间”、“教育空间”三大儿童功能区,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冬奥运动的种子,也让周边七个社区15000户市民,出门500米就有公园可逛、有运动可以参与,采用互动共治的模式,为此地块乃至整个城市注入活力。
喜迎冬奥、快乐运动,打造活力共享的体育空间。 场地内设置了足球场、篮球场、滑板场、冰壶体验区、景观跑道等体育运动空间,将冬奥的运动精神传递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可以在场地里尽情挥洒汗水,感受运动的快乐。足球场以蓝色人造草坪、安全围网组合而成,在延续乐园蓝色主题的基础上保证了场地使用的安全性;篮球场为一个下沉的活动空间,利用场地高差来划分空间边界,也为场外的人们提供了良好的观赏效果;滑板场结合炫彩的涂鸦,在地面上展现出了儿童们心中的超级英雄形象,多种色彩的冲撞点燃了场地的活力,增加了场地的适用性;冰壶体验区采用旱地冰壶的形式,将冬奥传统比赛项目纳入乐园之中,增进孩子们的兴趣,提高孩子们对冬奥活动认知和参与性;景观跑道如同一条蓝色系带贯穿乐园内的各个活动节点,提高了孩子们在空间内活动的可达性。
释放天性、勇于探险,打造趣味横生的游戏空间。 园内的多功能沙池迎合儿童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内部的滑梯、蹦床、太空转椅也为沙池增加了更多的趣味性;雪山构筑物的设置满足了儿童的寻知和探索需求,通过“峡谷”通道、攀岩墙、雪山滑梯、躺网、瞭望台、雪花风车等装置,来锻炼孩子们的胆量,增长孩子们的信心和好奇心;下沉水广场被设计为多功能活动场地,冬季作为滑冰场,夏季作为戏水区域,满足儿童的亲水娱乐需求。
亲近自然、互动参与,打造寓教于乐的学习空间。 八角新乐园内设置了雪花种植课堂和雪山小课堂两大学习空间。童年时代是与自然接触、联系的关键时期,雪花种植课堂紧邻北侧跑道空间,在这里孩子们可以通过亲身参与植物种植体验,学习植物培育的小知识。场地内还分布着西府海棠、蓝羊茅、细叶芒、晚樱、狼尾草、新疆杨、美人梅、碧桃等众多景观植物,孩子们除了在雪花种植课堂学习植物相关知识外,还可以通过探索乐园来认识拓展更多的自然知识。雪山小课堂位于雪山构筑物内部,由小阶梯围合而成,在这里可以为孩子们举办小型音乐会、科普小讲堂、绘本阅读角等活动,促进孩子们的沟通交流,满足儿童互动交往的需求。
资料提供:案例相关单位
全文统稿:邱红、甘霖、李晓佩、加雨灵
本文授权转载自 cityif儿童设计大数据推荐发布我们的小目标:2年内,发布1001个儿童设计案例